温湿度控制方面
稳定内部环境:良好的密封性能够有效隔离展柜内部与外界环境。对于文物保存来说,温湿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。博物馆展柜内的文物通常需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湿度环境下保存。例如,书画类文物,适宜的温度一般在 18 - 22℃,相对湿度在 50% - 60%。如果展柜密封性差,外界温湿度的变化很容易影响到内部环境,导致温湿度波动过大,从而引起书画纸张的变形、干裂或者霉变等情况。
减少调节能耗:密封良好的展柜可以减少温湿度调节设备(如空调、加湿器、除湿器等)的工作负荷。当展柜密封性不佳时,这些设备需要频繁工作来维持内部温湿度,不仅增加了能源消耗,而且还可能因为设备过度使用而缩短使用寿命。
防止有害物质入侵方面
抵御空气污染:外界空气中含有多种有害化学物质,如二氧化硫(SO₂)、氮氧化物(NOₓ)、臭氧(O₃)和颗粒物等。以青铜器文物为例,二氧化硫会与青铜器表面的铜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硫酸铜等腐蚀产物。如果展柜密封性好,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阻挡这些有害气体进入展柜内部,减少文物的化学腐蚀。
防止灰尘和微生物侵入:灰尘中可能携带微生物,如霉菌孢子等。当灰尘进入展柜并附着在文物表面时,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,微生物会滋生繁殖。对于有机质文物,如丝绸、皮革等,微生物的侵蚀会导致文物的损坏,如丝绸文物会出现褪色、纤维断裂等情况。密封的展柜可以有效防止灰尘和微生物的侵入,保护文物的完整性。
光照和紫外线防护方面
减少紫外线伤害:虽然博物馆展柜通常会采用防紫外线玻璃,但如果密封性不好,紫外线仍有可能从缝隙处进入展柜。对于一些对光敏感的文物,如古代的彩色壁画、纸质书画等,紫外线会导致颜料褪色、纸张老化等问题。良好的密封性配合防紫外线玻璃,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紫外线对文物的伤害。
稳定光照环境:密封的展柜可以帮助维持内部光照环境的稳定。如果展柜密封性差,外界光线的变化会影响内部的光照强度和分布,这对于需要特定光照条件展示的文物是不利的。例如,一些需要在暗光条件下展示的文物,如古代的漆器,需要避免强光照射,密封的展柜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要求。
防止物理损坏方面
避免震动和碰撞影响:密封性好的展柜结构更加稳固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界震动和碰撞对文物的影响。在博物馆的日常运营中,可能会有人员走动、设备搬运等情况产生震动。对于脆弱的文物,如陶瓷、玻璃制品等,良好的密封性可以减少因震动导致的文物位移、碰撞损坏的风险。
防止异物进入:密封的展柜可以防止异物进入,如昆虫、小的杂物等。昆虫可能会对文物造成物理破坏,例如,白蚁可能会蛀蚀木质文物;小的杂物可能会刮伤文物表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