场地规划:深入研究甘肃博物馆展厅布局,结合文物陈列规划选定展柜安装位置。精确测量空间尺寸,考虑到展厅的人流走向、观赏视角等方面,确保展柜安装后既便于观众参观,又能与整体展厅环境协调统一。同时,对地面承载能力进行专业评估,若承载不足,需提前采用加固措施,防止展柜安装后因重压造成地面损坏。
工具与材料准备:备好各类专业安装工具,如电动螺丝刀、扭矩扳手、高精度水平仪、专业电钻、激光测距仪等,确保工具性能良好、精度达标。仔细核对展柜配件清单,涵盖螺丝、螺母、密封胶条、减震垫、特殊连接件等,如有短缺及时联系厂家补货,保障安装顺利推进。
人员组织调配:依据展柜规模大小、复杂程度以及安装工期要求,合理安排专业安装人员。小型展柜通常安排 2 - 3 名熟练技工即可;中型展柜需 4 - 5 人协作;大型或结构特殊、技术含量高的展柜则要组建 6 - 8 人的专业团队,明确各成员职责分工,如负责柜体组装、电气安装、系统调试等,确保安装工作高效有序开展。
基地安装:依照展柜设计方案,首先进行底座安装。将底座部件搬运至预定安装位置,运用水平仪从多个方向反复校准,确保底座水平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,通过膨胀螺栓或化学锚栓牢固固定于地面。对于大型展柜,底座多为组合式结构,在拼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安装说明操作,保证接口紧密、平整,为后续柜体安装奠定坚实基础。
柜体组装:在底座安装无误后,开始组装柜体侧板、背板与顶板。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柜体便于安装操作,依次将各板块精准对位,使用适配的螺丝进行紧固,注意控制螺丝拧紧扭矩,避免板材开裂或变形。组装过程中,利用铅垂线与激光水平仪实时监测柜体垂直度与平整度,一旦发现偏差立即调整,确保柜体整体结构稳固、方正,符合安装精度要求。
玻璃装配:展柜玻璃安装环节需格外小心谨慎。先在柜体边框精心安装特制密封胶条,确保胶条贴合紧密、无褶皱,为玻璃提供良好的缓冲与密封基础。多人协作将玻璃缓缓抬入柜体框架,放置到位后,在玻璃与柜体接触缝隙均匀涂抹高性能密封胶,进一步强化密封效果,防止沙尘、湿气等侵入。搬运玻璃时,务必选用合适的玻璃搬运工具,如真空吸盘等,并采取防护措施,避免玻璃刮花、破
温湿度调控系统:展柜柜体安装完成后,接通温湿度调控系统电源,依据文物保护的专业要求,参照设备操作手册精确设置温湿度参数。初次运行时,安排专人值守观察,密切关注设备运行情况,查看制冷制热部件是否正常工作、有无漏水漏电等安全隐患。待系统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,运用专业温湿度校验仪检测展柜内实际温湿度,对比设定值进行精细调整,确保温湿度精准稳定,为文物营造适宜的保存环境。
照明系统:安装展柜照明灯具时,充分考虑文物展示需求,根据文物材质、形状、色彩等因素,合理布局灯具位置与角度,避免产生眩光、阴影等影响观赏效果的问题。连接电源后,调试灯光亮度、色温以及显色指数,针对不同文物类别,如书画、陶瓷、金银器等,设置适宜的观赏参数,通过调光控制器实现精准调光,同时检查灯具散热情况,确保照明系统安全可靠,不会因过热对文物造成损害。
智能监控系统:对于配备智能监控系统的展柜,在完成传感器、控制器等硬件安装后,进行系统联调。将物联网网关与博物馆内部网络成功连接,确保数据传输顺畅。在控制终端(手机 APP 或电脑软件)安装并登录相应管理程序,全面测试各项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、历史数据查询、预警通知推送等功能,保障智能监控系统灵敏高效运行,及时发现并处理文物保护中的潜在问题。
外观清洁与美化:安装工作结束后,使用柔软、无尘的清洁布仔细擦拭展柜表面,去除安装过程中残留的指纹、灰尘、污渍等,使展柜外观光洁如新。同时,环绕展柜仔细检查外观有无磕碰、划伤、掉漆等瑕疵,如有轻微损伤,及时采用相应修复材料与工艺进行的处理,确保展柜完美呈现,与文物展示氛围相契合。
安全检查与核验:对展柜进行全方位安全检查,复查柜体与底座连接牢固性、玻璃安装稳定性、配件紧固程度等关键部位。再次测试恒温恒湿、照明、智能监控等系统功能是否正常运行,各项参数是否达标。只有在所有核验项目全部合格后,展柜方可正式投入使用,迎接文物入驻,开启守护与展示之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