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我们的官方网站
联系我们
电话:13828844772
邮箱:1051939734@qq.com
你的当前位置:
博物馆展柜设计与布局方案
来源: | 作者:中泰博文 | 发布时间: 2024-10-16 | 5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一、博物馆展柜的重要性

  博物馆展柜作为连接观众与文物的关键桥梁,对文物保护和展示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  首先,从文物保护方面来看,博物馆展柜为文物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展示环境。展柜玻璃需具备高展示性,如采用超白高透光玻璃,透光率应达到 90% 以上,让文物的最真实色彩展现在观众眼前,同时避免出现偏色、变形等问题,减少观众视觉疲劳。而且玻璃要能承受 50kg 左右的冲击力,即使破碎后也不应对文物和观众造成伤害。此外,展柜必须具备防侵入功能,防止观众的无意碰撞或者恶意破坏,为文物安全保驾护航。

  从环保角度而言,文物十分脆弱,博物馆展柜的材质对文物影响重大。如果选用劣质材料,可能会释放有害气体,如二氧化硫、硫化氢、挥发性有机酸等,对文物造成难以预估的伤害。因此,展柜必须保证自身的环保性能,选用惰性及环保材料,避免使用木头、油漆、皮革、化学纤维纺织品等可能对文物造成潜在危害的材料。例如,艺臻展柜整体为金属结构,采用铝合金型材和饰面金属板材,并对金属板材使用静电喷涂处理,柜内织物选择环保型棉麻类织物且采用无胶粘接固定,从源头抓起,为文物营造安全、舒适的 “展”“藏” 微环境。

  同时,博物馆展柜也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文物是历史的见证,通过展柜的良好展示,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文物,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,找回过去的感动。一件展品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人们从色彩、形状等细节反映当代的制作工艺,领略当代文化,而展柜则保护着展品,使其在不同时代都能大放异彩,为参观者提供安全和良好的观赏方式,构建起参观者和展品之间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。

  二、设计要素

  (一)藏品考量

  不同类型的藏品需要不同风格的展柜来呈现。例如书画类藏品,由于其材质特殊,对光线和湿度较为敏感,展柜应设计为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温湿度控制功能,同时采用柔和的照明,避免强光对书画造成损害。钱币类藏品通常较小,可使用带有放大镜功能的展柜,方便观众观察细节。铜铁器类藏品则需要考虑防锈问题,展柜内部应保持干燥,并采用特殊的防锈材料。

  在考虑藏品所属时代时,展柜设计应与时代特点相融合。对于古代文物,展柜可以采用古朴的风格,如木质边框搭配仿古锁具,营造出历史的氛围。而对于现代艺术品,展柜则可以采用简洁时尚的设计,突出其创新性和现代感。

  此外,展柜的性能与功能也是保护文物的关键。除了前面提到的防火、防震、恒温恒湿等功能外,展柜还应具备良好的开启方式,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文物的取放和维护。例如,液压开启、电动升降开启等方式,既安全又便捷。

  (二)标准规范

  博物馆展柜的设计需从安全性、保护性、展示效果和观众体验等多方面考虑。在安全性方面,展柜应采用高强度、抗冲击的材质构建骨架,如优质钢材,配备超硬度、耐磨、防锈的锁具,锁眼应隐蔽,防止非法入侵。同时,展柜还应具备防火、防尘、防虫等功能,为文物提供全方位的保护。

  保护性方面,展柜需为文物提供恒温恒湿的环境。例如,根据加拿大博物馆的经验,每立方米展柜空间应放入大约 20 公斤硅胶作为吸湿缓冲材料,对于密封性良好的展柜,每立方米放入 2.5 公斤硅胶也可满足要求。展柜还应采用防紫外线玻璃和合理的照明设计,避免光线直射文物表面,减少光老化现象。

  在展示效果方面,展柜应采用高透光率的玻璃或亚克力材料,结合科学合理的照明设计,突出文物的细节和美感。展柜的高度、角度及展示方式也应充分考虑观众的观赏习惯和舒适度,确保观众能够清晰、舒适地观看文物。

  观众体验方面,展柜应提供易于阅读的展示标签和解说说明,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文物的背景和历史。展柜的开启系统应设计得简便灵活,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。

  (三)技术要求

  密封性要求:博物馆展柜除了满足防火、防盗、防尘等技术要求外,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密封性。密封性是调控柜内温湿度的关键,对于书画、纺织品、竹器等对温湿度较为敏感的文物,稳定的温湿度是确保其形态完好的条件。为了确保展柜具有良好的密封性,除了展柜玻璃要与展柜无缝衔接外,还会采用密封条、密封胶、粘贴剂等材料加强其密封性。

  采光要求:光源分为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两种。人工光源具有可调节性,能根据文物对光照亮度、角度、范围等要求,调整出适宜的照明效果,适用于对温湿度要求较高的文物。例如,展柜中照明应当使用无紫外线的冷光射灯,每个灯的亮度都应当可通过箱体中旋钮调整,光照点也应当可自由转动调整。光导纤维照明可将灯光送入展柜照明位置,将发光热源放于较远位置,这种冷光射灯有利于通风将发光热量排出柜外。如果展柜采用的是灯箱照明,那么要在灯和散光玻璃间放置滤紫外线薄膜。灯的发光光谱应当接近于自然光,灯的热量应该能通过排风设备排向展柜外。

  三、布局方案

  (一)设计步骤

  在博物馆展柜定制的前期测量与设计阶段,定制厂家会派出专业的测量人员前往展馆进行实地测量。由于博物馆提供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,只有亲自测量才能得出更准确的尺寸。测量人员主要测量能够盛放博物馆展柜的空间,并与馆方人员沟通,听取他们的意见,为下一步设计博物馆展柜的样式提供依据。

  样式确定环节,厂家根据测量数据和馆方需求,对博物馆展柜的样式和大小进行详细设计。展柜样式丰富多样,有沿墙展柜、平面展柜、异型展柜、独立展柜等,可根据文物展览展示的需求进行选择。设计完成后,厂家会将不同种类的方案交由博物馆方面挑选,待馆方确定方案后,即可进入制作阶段。

  制作过程中,具备实力的厂家要有专业的生产厂房、齐备的生产和加工设备,以及工艺娴熟的生产人员。设计部将设计好的博物馆展柜图纸发往制作部门,制作部门依照图纸进行批量化生产,确保产品工艺水平达标。最后,将制作好的博物馆展柜组件运输到展馆,由厂家人员进行现场组合安装,并做好清洁工作。

  (二)空间规划

  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应根据展览主题和叙事线索进行精心规划。首先,确定展览的核心主题和故事线,以此为基础划分不同的展示区域。例如,历史主题的展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示区;艺术主题的展览可以根据艺术流派或艺术家进行区域划分。

  在每个展示区域内,要根据文物的特点和展示需求进行空间设计。对于大型文物,可以设置独立的展示空间,周围搭配适当的装饰和背景,突出文物的重要性和独特性。对于小型文物,可以采用组合展示的方式,将相关文物集中展示,增强观众对主题的理解。

  同时,要合理安排观众的参观路线,确保观众能够流畅地浏览各个展示区域,避免出现拥堵和混乱。可以通过设置引导标识、合理布局展柜位置等方式,引导观众有序参观。

  (三)陈列方式

  采用环境搭建的陈列方式,可以为展品营造出逼真的历史或艺术氛围。例如,在展示古代文物时,可以搭建仿古的建筑场景,如宫殿、庙宇等,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环境中,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。

  创意展示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重要方式。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、虚拟现实技术等,为展品增添互动性和趣味性。例如,设置触摸屏展示文物的详细信息和背后的故事,或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所处的历史场景。

  互动体验式陈列方式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。例如,设置互动游戏区域,让观众通过游戏的方式了解文物知识;或者设置手工制作区域,让观众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,加深对文物的理解和认识。多种陈列方式的结合,可以突出展品的特色,为观众带来丰富的参观体验。

  四、分类与技巧

  (一)展柜分类

  按功能分类

  陈列展柜:主要用于博物馆主展厅,陈列各种文物,包括实物、图片、文件等。其设计注重美学和观赏性,通过精心设计的光照、湿度控制系统,为观众呈现文物的最佳状态,常用于展示精品文物。

  储藏展柜:通常设置在博物馆的储藏库房,用于文物的长期储存。这类展柜更注重文物的安全保护,具备防潮、防尘等功能。

  按陈列方式分类

  地面展柜:设于地面,适用于较大型文物或需要近距离观察的展品。设计结构稳定,能承受较大重量,同时提供更多观赏角度。

  壁挂展柜:安装在墙上,常用于展示平面文物、照片等。挂墙设计既能节省空间,又能突显文物的艺术特点。

  按文物种类分类

  文物专用展柜:针对特定种类的文物设计,如书画、陶瓷、古代器物等。能确保文物得到最佳的展示效果和保护水平。例如,针对书画的展柜通常采用光线柔和、湿度恒定的设计。

  按材质分类

  玻璃展柜:采用玻璃作为主要展示材料,透明度高,观众能够清晰看到文物。

  金属展柜:采用金属材料,更注重展柜的结构稳定性,常用于重型文物的展示。

  按开启方式分类

  滑动展柜:通过滑动门或抽屉方式打开,适用于狭长展厅,方便观众近距离观赏文物。

  旋转展柜:通过旋转结构展示文物的不同侧面,增加观众的展品观赏角度,常用于展示多面文物,如雕塑等。

  按特殊需求分类

  防火展柜:采用防火材料和结构设计,确保文物在紧急情况下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。常用于博物馆的文物仓库或防火通道。

  防盗展柜:集成先进的防盗系统,如红外线传感器、智能监控等,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,常用于珍贵文物的展示区域。

  (二)布局技巧

  视觉体验

  利用说明板、托架、背景板等要素与文物结合,形成立体感,使展柜内部设计更加人性化。例如,在视觉上,展台的高度要在大部分参观者的常规视觉范围内,灯光运用得当,尽量做到无炫光、杂光,为参观者带来舒适的视觉体验。展柜内用到的展示设施,在样式设计上要与展览的元素相搭配,避免陈列过于生硬。

  材料质感

  展柜中的托架通常为有机玻璃制成,光面有机玻璃具有通透、轻度反光的特点,对于某些色彩较厚重的小件文物起到提升环境光的作用。磨砂玻璃常与积木搭配使用,既不会反光,又可以增加展示的通透感和质感。在布料的选择上,主流材质为亚麻布、麻布、棉布等,前两者颜色淳朴、耐磨,棉布则有多种颜色选择,常常用作区分过渡。

  颜色搭配

  柜内颜色的设计以纯色为主,颜色的运用要贴合展示主题。巧妙地把图文颜色与背景颜色设计成互为补色或对比色,背景的颜色可从文物自身的颜色中提取。好的取色既能使展示更为协调,又能反射环境光。颜色不宜过于鲜艳,否则会显得文物的色彩过于黯淡。色彩的反射可以用作局部照明的补充,浅色的托台对光线进行反射,对文物的下部具有一定的补光作用。

  陈列工具使用

  文物的展示常常要用到托台托架,对于较为脆弱的文物,需要尽量减少文物与托台托架的接触面积。如果需要使用尖锐物时,要在接触的地方套上软橡胶,以免对文物造成损害。在展示一些悬挂类的文物时,可用有机玻璃托架支撑底端的部分,避免因与地面接触而造成污染。陈列工具的使用要以不对文物造成伤害为前提,材料安全,牢固可靠。

  文物大小适配

  根据文物的大小设计出尺寸合适的展柜,对于展厅空间的合理使用很重要。例如,把一件小型文物放在独立大柜中,会使展柜里的陈列看起来比较空乏,既没有有效利用展柜空间,也造成了展厅空间的不合理使用。反之,如果把大件的文物放在空间较小的矮柜中,会使陈列显得过于紧凑,而且会存在安全风险。

  五、未来展望

  (一)智能化与数字化

  未来博物馆展柜将更加智能化与数字化。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,展柜能够实时监测文物的状态和周围环境参数,如温度、湿度、光照强度等。这些数据将被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,进行分析和处理,以便及时调整展柜的环境条件,确保文物始终处于最佳的保存状态。例如,当展柜内的湿度超过设定值时,智能控制系统会自动启动除湿设备,降低湿度。同时,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展柜的远程监控和管理,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了解展柜的运行情况,提高管理效率。

  展柜的智能交互功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。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、语音识别等方式与展柜进行互动,获取文物的详细信息和背后的故事。例如,观众可以在展柜前通过语音指令查询文物的历史背景、制作工艺等内容,展柜会通过音频或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。此外,智能展柜还可以根据观众的兴趣和行为习惯,提供个性化的导览服务,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。

  (二)虚拟展柜体验

 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,未来的博物馆展柜可能会提供虚拟展览体验。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,如 VR 眼镜、头盔等,进入虚拟的博物馆空间,近距离欣赏文物,甚至与文物进行互动。这种虚拟展柜体验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让观众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,同时也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文物观赏体验。

  例如,观众可以在虚拟博物馆中,通过手势操作,将文物放大、旋转,观察文物的细节和特征。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,模拟文物的制作过程、历史场景等,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。此外,虚拟展柜还可以与实体展柜相结合,为观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参观体验。

  (三)环保材料与可持续设计

 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,未来博物馆展柜的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材料的应用和可持续设计。展柜的材料将更加环保、可再生,减少对环境的影响。例如,采用可回收材料制作展柜的框架和面板,使用环保型涂料和胶粘剂等。同时,展柜的设计也将更加注重节能和资源的循环利用。例如,利用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展柜提供电力,采用节能型照明设备和温控系统,降低能源消耗。

  可持续设计还将体现在展柜的可拆卸和可重复利用方面。未来的展柜将采用模块化设计,方便拆卸和组装,当博物馆需要更换展览内容时,可以将展柜进行拆卸和重组,减少资源浪费。此外,展柜的设计也将更加注重与博物馆的整体环境相协调,融入绿色建筑理念,为观众提供一个更加舒适、环保的参观环境。